家庭服务业有“家”了
家政市场潜力巨大。(蓝碧霞 摄)

    我市开始着手规范家政服务行业,昨日下午厦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在巾帼园成立,标志着我市家庭服务业进入行业自律、市场规范、共谋发展的轨道。

    ●家政业亟须规范发展●

    家庭服务业长久以来没有界定概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终于给了一个方向: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而商务部的指导意见,为家庭服务业划10个门类、上百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社区导购等方方面面。

    据了解,目前,我市以提供保姆、保洁、月嫂等服务为主的家政公司有200多家,从业者数万人。家政服务小、散、弱,价格无标准,技能无等级等问题,是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保姆荒、月嫂贵等问题,在年终岁首极为突出,许多家庭一方面希望市场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机制,另一方面也盼望能够获得物有所值的服务。

    “组织一个行业协会来自我规范因而显得尤其重要。”家庭服务业协会首任会长杨权礼说。杨权礼是我省惟一一个具备由劳动部颁发的家政师资资格的人员,在巾帼园工作了10年,可以说,见证了近年来家政服务需求的急剧膨胀以及家政服务业者的逐步壮大。他认为自律是一个行业发展最基础的条件。

    “比如保姆,现在还没有一个法规来界定职业标准,再说家庭配送,很多都是个人服务没有行业指导。”昨日参加家庭服务业协会成立大会的家政从业者,对于目前行业现状也充满担忧,而他们更担心的是大量散兵游勇的家政服务会搅乱市场,损害整个行业的发展。在相应法规缺乏的情况下,他们对行业协会能为他们提供的服务保障和权益保障充满期待。

    ●家庭服务业发展前景可观●

    前不久,国务院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确定了5大扶持措施。这一消息对我市的家政服务业的影响可谓深远,有熟悉业内发展的人士很快对我市家政服务市场进行估计。

    根据公开的数据,我市有2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服务市场庞大。此外,我市每年有2万新生儿,以学龄前6年算,仅12万学龄前儿童的育婴托幼服务,就是一个值得挖掘的行业空间。由于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我市对家庭保姆的需求每年都在增长。

    实际上是,目前我市的家政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开始推进“家政服务工程”,我市在贸发局、市妇联等部门的推动下,开展公益的家政服务培训,以巾帼园为例,2009年10月至今开展了21期家政服务培训,培训人员1480人,是我市家政服务公益培训量最大的机构。不过,这个数量比起广大的市场需求,还只是杯水车薪。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市家政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巾帼园负责人说。今年我市被列为全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城市,据介绍,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成立之后,市贸发局将依托巾帼园构建全市性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开展多种类的家政培训和考核。

    ●协会将制定行业自律公约●

    基于家庭服务业的现状,厦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的首要任务,将是制定一套行业自律公约。据了解,以巾帼园为基地建立家庭服务业协会,一个主要原因是,巾帼园在10年的家庭服务培训中,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就目前需求旺盛的保姆和月嫂市场来看,从业者以女性为主与巾帼园服务妇女和儿童的宗旨相吻合。

    家庭服务业协会承载着规范行业的责任。一方面组织培训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推动家庭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另一方面要为会员提供服务,搭建平台开展行业间的交流,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还要为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反映行业诉求,传达相关政策,推进家庭服务业的标准化、规范化。

    特地前来参加厦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成立大会的省妇联副主席马义英说,家庭服务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民生工程,厦门已在全省九个地市率先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希望协会加强服务,带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声音】


    市妇联主席翁金珠:市妇联积极促成行业协会成立,希望以此推进我市家庭服务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市贸发局副局长梁群民:这几年厦门家庭服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家庭服务业协会成立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对接、完善服务功能、保障持续经营。


    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杨权礼:协会将推进行业的相关法规建设,倡导行业自律,加强市场培育,建立服务标准和管理体系,科学开展信息搜索与评估分析等工作,为政府解忧,为会员服务。